——万军伟老师与学生的故事
导师简介:
万军伟,男,上海人,现任best365网页版登录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水文地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和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别获得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学硕士学位和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现任best365网页版登录院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岩溶》编委。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各1项。
我的导师万军伟教授,是一位阅历丰富、专业精深的学者,亦是一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大学教师,更是一位亲切随和、亦师亦友的长辈。作为一名学者,他坚持以一种热情、好奇的心态去探索自然与水的奥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一直战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作为一名长辈,他教会我一些终身受用的方法和态度,让我从中获益良多。
做学术:专业精深、阅历丰富
跟着万老师学习,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那份对待学术严谨而专注的态度,他常说:“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太弱小、太无知了。”在野外,他会像孩童一样,对自然界超乎寻常的好奇,哪怕只是一些细微的地质现象,他也会驻足停留,跟我们一起探讨,分享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地质现象有哪些可能?哪种可能性大?验证的思路和方法……正是这种执着,他获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西北严重干旱缺水地区找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思路,解决了大量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难题,也让我学会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方法。
万老师在北京周口店指导野外教学实习
万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地质专家,长期致力于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和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研究,并善于用大众的语言开展岩溶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曾多次作为地理专家参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的录制。2016年5月受山东省沂水县电视台、CCTV10《地理中国》栏目的邀请,万老师带着研究生,对该县的岩溶洞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通过野外调查,万老师不仅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一地区地貌演化和岩溶洞穴以及洞内各种神奇自然景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为沂水县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地质科学支撑。
干工作:兢兢业业、事必躬亲
万老师在我们课题组讨论过程中,经常要求我们多做思想实验。他说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好思想实验,只有做好思想实验,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他还强调:要做好思想实验,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要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为了提高我们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他常常和我们交流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探讨如何将学科前沿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是万老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他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案例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例如在我们水文水资源学科前沿课程中,万老师改变以往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同学自己查文献、审文献、讲文献,在与学生“查-审-讲”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哪些知识不足、那些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方式不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015年万老师与我们一起在恩施进行野外溶洞考察
野外考察是我们的专业特色,万老师在野外总是事必躬亲,培养我们如何在实际地质调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他常说“考试的学霸并不一定代表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随时为我们寻找提高野外考察能力的机会。2017年春节刚过,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请求万老师增援,派人开展云南三清高速公路的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尽管还在寒假,经费也有限,但万老师觉得机会难得,是一次练兵的好机会,决定把我们拉出去练练,检验一下我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于是我们307团队成员相继汇集在云南阳宗海地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野外调查工作,这次调研不仅锻炼了我们的野外科考能力,还有效地解决了该高速公路选线和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的评价与防治的实际问题。万老师这次练兵的教学方法也是独具一格,为了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万老师在我们去野外调查前,从宏观上给我们做了调查区的总体介绍,具体的野外考察工作则放手让我们自己开展,包括前期的现场踏勘、路线调查、图件绘制等,野外考察中期,他来到现场,让我们打开野簿、手图,听取我们的野外调查汇报,再逐一分析野外调查方法的正确与否。针对我们在野外调查中对地质现象认识不足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万老师总是会结合具体的野外现象,指出我们在野外观察以及分析问题方法上的失误,耐心地启发引导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万老师常说:“学习就是犯错误的过程,我希望你们在学生时代多尝试,在未来工作中少失误、不犯低级错误、不犯重复的错误。”
2009年万老师应邀参加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双线贯通庆祝典礼
谈生活:亦师亦友亦如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似乎在传统观念中,师徒是上下级关系,老师的话就是命令,学生唯有服从执行。然而,万老师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还是一位可爱亲切的朋友,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辈。
我曾经与老师交流过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学好这门专业,不知道自己是继续学习深造,还是找一份工作?面对我的诸多疑惑,万老师给我客观地分析了不同选择的利弊,说:“只要是对你未来发展有益的事情,我都会全力支持。”这是在我彷徨失措时,万老师给我吃下的一剂定心丸,让我能以更加平和稳定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万老师在很多学生都面临考研还是就业这一难题时,都会为我们耐心分析当时的就业情势以及学科专业发展态势,解答我们对于学科专业的困惑。
万老师为2013级水文系学生作学业生涯规划指导
万老师平时十分热爱运动,常常和课题组的同学一起约着打羽毛球,经常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喝茶聊天,跟我们分享他的工作心得。对不同阶段的研究生给予不一样的关心指导。对研一同学的学习与生活给予关心支持,帮助研一新生尽快融入研究团队、适应新环境;对研二、研三和博士生以督促指导为主,引导研究生们努力钻研科学问题,提高科研问题的研究能力;在毕业季到来之时,关心他们的就业进展。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虽不常表达爱意,却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受到父爱如山。
万老师与2015届研究生毕业合影
这就是我的导师,一位专业精深、严谨专注的学者;一位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的老师;一位教我如何面对困境的友人;一位朴实、亲切的“父亲”;我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能够不忘初心,在科研的道路上跟随导师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人生的彷徨小巷聆听导师的谆谆教诲;在社会与校园的路口接受导师真诚的祝福与不舍的道别!
作者简介:
李仲夏,男,湖北宜城人,就读于best365网页版登录 2017 级博士研究生,曾担任best365网页版登录研究生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孔隙介质渗流机理研究。2016在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T1、TOP10)发表论文 1 篇,申请及获得相关发明专利 4 项,并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摘自研究生院【我和我的导师】)